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刊消息 (阅读:594次)

引领有色金属科技创新 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

——庆祝《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创刊20周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学报》编委会主任 康 义

一、二十春秋精心耕耘,硕果累累,成就辉煌

1991年10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创办《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以便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促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两个学报主要刊登与重、轻、稀、贵等有色金属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科技成果,为相关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提供学术交流和互动的高层次平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历经20年风雨洗礼,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办刊宗旨,遵循“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的办刊思路,博采众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探索中力求发展。在准确定位、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注重优质稿件、审稿专家和编辑资源、数字化出版三大平台的建设和杰出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出版水平,扩大期刊的品牌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学报》紧密联系办刊实际,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我国有色金属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年精心耕耘,硕果累累;二十年艰辛开拓,成就辉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曾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双百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首届最有影响力科技期刊”等多种荣誉,各项期刊评价指标位居同类期刊前列,已成为国内材料科学和冶金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精品学术期刊,不愧为我国有色金属研究领域科技期刊的排头兵。

二、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引领科研,培养人才

一)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期刊与科研工作密不可分,是了解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进步、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科技期刊的大力发展。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贡献大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一个国家拥有高质量学术刊物的数量可以反映出其科技创新能力。

二)高质量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科技信息收集是开展科研工作、实现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查阅科技期刊是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办好科技期刊是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办好高水平科技期刊,搞好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

三)高质量科技期刊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

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一个人或一个学术机构的重要指标,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高质量科技期刊主流作者的关注可以发现和培养人才,通过对主流作者发表论文的状态可以判断其对科学的认知和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及水平,这是客观学术评价的基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创刊20年来,发表了近万篇关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高水平论文,密切关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研究领域,始终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有色金属科技人才,促进了有色金属学科建设。

三、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稿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头十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优化升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在国际同业中地位和影响力日趋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和消费大国。

一)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成就辉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主要有:生产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上升;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攀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境外资源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明显进展;企业直接融资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推动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立足国内需求,积极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产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资源保障、环境友好、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按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突破新材料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开发,进一步增强资源保障程度。

主要任务是: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材料;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二)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资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现有矿山新一轮找矿;大力开发境外矿产资源。

(三)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改造;加强标准化建设。

(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决定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产生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科研论文,才能办成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新时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有色金属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开展相关研究与开发,必将产生更多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从而对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期刊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优质稿件来源。而《学报》则通过发表大量优秀论文,搭建学者之间的高层次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推动学术繁荣和科技进步,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

四、数字化出版方兴未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及网络传播与交流的快速发展,科技期刊的采编、生产、传播、阅读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出版正在向数字出版过渡。这种过渡不仅改变了传统科技期刊业的服务模式,促进了内容提供者与技术商之间的链接与整合,而且有效地扩大了科技期刊的用户群体,提高了科技期刊的使用率,为我国科技期刊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学术出版是为学术研究和交流服务的,它们从印刷走向网络,使期刊的发展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学术期刊大都完成了从纸本出版为中心向以网络出版为中心的转型。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国际学术编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做好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

一)编辑出版要适应数字环境的要求。相当多的作者和读者在运用网络进行文献查询,有些专业甚至在网络上开展研究或执行研究的部分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尽快使纸质型学术期刊向网络版等数字形态的学术期刊转变。

二)要加强期刊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期刊的内容质量、编辑出版质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要树立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要方便作者在线投稿,满足专家在线审稿等需求。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应立足于现有的网络化、数字化出版基础,面对数字化出版的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自建的中、英文网站,以及其他国内全文数据库和国内外检索系统,进一步建设好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提高论文的使用价值;尽最大可能方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和作者获取信息。

五、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推动期刊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思想深刻、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决定》指出,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推动期刊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作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领衔科技期刊,肩负着传播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成果、加强有色金属学术交流、培养有色科技人才、促进有色金属学科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希望编辑部同志务必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探索适合《学报》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最佳办刊模式。希望编辑部全体同志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跟踪国际期刊发展趋势,加强数字化出版研究,提高《学报》的国际化程度,密切与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学术、编辑和出版质量,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

报告全文下载

ISSN 1004-0609
CN 43-1238/TG
CODEN: ZYJXFK

ISSN 1003-6326
CN 43-1239/TG
CODEN: TNMCEW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承办:中南大学
湘ICP备09001153号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中南大学内 邮编:410083
电 话:0731-88876765,88877197,88830410   传真:0731-88877197   电子邮箱:f_ys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