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刊消息 (阅读:1451次)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位编委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1月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并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聂祚仁、潘复生、彭金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属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2017年中国工程院共有9大学部的67位相关领域专家成为院士。

聂祚仁教授2002年8月至今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潘复生教授和彭金辉教授2010年1月至今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至此,《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会中两院院士人数达到29名。

聂祚仁,1963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8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系,1992年9月-1997年11月中南大学材料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2002年9月-2004年3月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客员教授。曾任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院长。2013年4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兼任国家863新材料技术领域主题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专家;《Int. J. LCA》(德国)中国区编委和全球LCA中心联盟中方委员、《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 Materials International》、《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等编委,稀贵金属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环境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加工及其循环再造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际合作、国家973、863、支撑计划和国防军工等20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共获得了5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10多项,论文被SCI、EI收录两百多篇,他引近五千次。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评为“特优”验收,负责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北京市属(管)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取得突出业绩。

潘复生,1962年生,浙江兰溪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教育部“轻金属”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大学轻金属研究院院长,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市科协副主席。日本千叶大学客座科学家,英国玛丽皇后学院访问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现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Elsevier出版社《镁合金学报》国际刊物主编,科学出版社《大学科普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镁协副会长,重庆市材料学会理事长等。专长镁合金、铝合金、工具钢、冶金铸轧技术、冶金熔体纯净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在镁合金方面成就显著,是国际著名镁合金科学家和知名铝合金专家。他建立了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一支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团队。三十多年来,潘复生教授和他的团队重点致力于解决镁合金材料塑性差、加工成形难、纯净度低等关键难题,承担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国家级项目和多个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在高塑性镁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等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为我国镁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5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本)。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重要科技奖励10余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制订并获批国家标准多项。培养博士后17名,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多名。是国家万人计划(特支计划)首批领军人才,“何梁何利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和“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潘复生曾连续4届担任国际镁合金大会主席,并应邀担任了欧洲材料大会的合作主席和世界材料峰会圆桌会议主席。

彭金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彝族。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1992年获得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博士后奖学金,在布鲁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主任、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从事微波冶金基础理论、装备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发明微波冶金新技术,在多种金属提取过程实现工程应用,拓展至化工、材料等领域。创新成果向欧美等国内外单位转让,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科技竞争力。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授权发明专利68件,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6部。

 

ISSN 1004-0609
CN 43-1238/TG
CODEN: ZYJXFK

ISSN 1003-6326
CN 43-1239/TG
CODEN: TNMCEW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承办:中南大学
湘ICP备09001153号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中南大学内 邮编:410083
电 话:0731-88876765,88877197,88830410   传真:0731-88877197   电子邮箱:f_ysxb@163.com